“胆结石是胆囊里长了石头吗?”
我们胆汁里的胆固醇一般情况下溶解在胆汁酸和磷脂里,就像糖或盐溶解在水里一样,如果浓度太高,其中一部分就会形成结晶,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形成结石,逐渐长大变成团块,停留或者堵塞在胆道系统(如胆囊、胆管),影响胆汁的流动,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胆结石真是吃出来的!胆结石是我国外科常见病,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其中有胆石症家族史,4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发病率在20%以上。除了遗传因素,胆结石的形成还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也可以说部分胆结石是“吃出来的”。
8类“吃货”易吃出胆结石
NO.1:爱吃“大油”
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容易使血脂水平过高,形成高脂血症。血脂升高,作为血脂的一部分,胆固醇的水平也随之升高,不能溶解在胆汁中的那部分胆固醇,就容易析出胆固醇结晶,形成结石。高脂肪食物主要有:动物油脂,如猪油、羊油、牛油等。高胆固醇食物主要有:奶油、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和猪脑羊脑等。
NO.2:甜食主义者
喜爱甜食或过量摄取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精制大米、面粉等,也会加速胆固醇的积累,容易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比例失调,所以有形成结石的危险。
NO.3:不吃早餐的人
长期饮食不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的人,浓缩的胆汁在胆囊内淤滞时间过长,也会使得胆固醇沉淀析出的几率大大增加。
NO.4:“食草动物”长期低脂肪饮食
其实也是胆结石的不利因素。低脂肪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造成胆汁缺乏及营养不良,引起胆结石。当维生素E和维生素A缺乏时,亦可能影响胆固醇代谢而导致结石形成。
NO.5:不爱喝水的人
平时不太爱喝水,或者饮用含钙镁离子较多的“硬”水,胆汁也容易浓缩、生成结石。水的硬度与其所含钙镁离子的多少有关,含量高的称之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水质的硬度还与水的来源有关,来自深井的水,尤其是矿泉水,溶解地壳内有益于人体的元素(钙、铬、镁、锰等)较多,属于硬水;而河流、湖泊的天然降水中含有此类元素较少,故称软水。
NO.6:胖纸肥胖患者
他们往往伴有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容易生成结石。但这类人减肥也不能减太快,大量消耗脂肪也会造成胆固醇生成增多,使胆汁中的胆固醇明显增加,并析出和沉淀,造成胆汁淤积和结石。
NO.7:糖尿病、肝硬化
糖尿病、肝硬化患者的胆汁成分改变和胆囊收缩异常,胆结石的发病率也明显比正常人高。
NO.8:吃避孕药
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患胆结石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倍。这可能与性激素有关。因为妇女体内的性激素对胆汁的化学成分和胆囊的收缩功能起一定作用,可促进结石的形成。
如果您有胆结石、胆囊息肉相关方面的疑问,您可以将内容拉到最下方,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连线专家进行在线咨询。
(完)
本医院北京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pinshopping.com/djsjs/18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