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腹股沟和右大腿根内侧多个淋巴结结节,伴随右臀部,后腰部,后腰骶疼痛,感觉堵塞,蹲下时候有挤压感觉,检查骨头没事,请问可能是哪方面的原因呢?怎么治疗?
答,身有结节,心有千千结,人体的肝经上达巅顶,循咽喉,布胸胁,下络阴器,这肝气一郁结,就像你的绳子打结一样,经络所过之处就容易停痰留湿,产生结块,气结就不化,结块日渐大,这叫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
去年一妇人咽喉长一结节三个月,推之可移,有弹珠般大,她担忧恶变,问我们能不能治咽喉结节,我们说以前治过几个,有些有效果,有些效果不理想。
她说,能不能试试?
我们说,看看你的脉是肝气郁结,肯定事业家庭工作都不顺,不然不会郁得这么厉害,我帮你先解解郁再说,不要去管那些结节,结节是以后要对付的。
于是我们就开了越鞠丸,重用气中血药,血中气药,香附、川芎,令气通血和,还加了莱菔子,消痰下气,使那些闷气从肛门里排,不要怄到咽喉脖子上来。
结果十几剂越鞠丸发越鞠郁,这些郁气发完后,结节就像松了气的脾气一样化掉了,刚开始我们也想不到调顺气机的药,居然把她结节治好,本想等她气机调顺,再给她用些软坚散结之品,比如玄参、牡蛎、浙贝、皂角刺,可是这些药物还没来得及派上用场,病就好了,于是我们对《黄帝内经》这句百病皆生于气感触就更深了。
百种疾病皆生于气,人要是不气人,他很难生病,那生病时怎么办?你只要宽容你最气的那个人,绝对减轻,既然吃药是苦,修心炼性把心胸拓宽也是苦,为什么要选择吃药苦,生病苦,而不选择拓宽身心,提升灵性的苦呢?
当你明白第二种苦,吃了会苦尽甘来后,疾病在你生命当中,只不过就是小小的插曲而已,绝对不会让你胆战心惊。
曾国藩曾公明白这点后,他不再迷信医药,在自己书房里头写道:
治身病以不药为药。
没用药怎么是药呢?曾公用定课为药,日行三千步,练字一百,练字能静心,徒步可动身,身动心静,延年大法啊!
而治心病呢?治心病宜广大为药,人心会病,是因为量不够大,广大了心就没有病,就像家里会恶臭,那是因为家里太狭小了,你到天地间看还有没有恶臭。
所以佛门里头都崇尚以无量的慈悲喜舍心来去治病,这叫四无量心,凡发此四无量心者,皆功德无量。
大家以为做一两件好事,吃几次素,就功德无量,那是极有量的,真正功德无量,不是在相上做,而是在心上做,《了凡四训》上所说的,最上治心,怎么治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曾国藩曾公看了《了凡四训》后,马上把袁了凡做定课写功过格的精神吸收过来,用于写家书,日记,练字,练身,练兵。
他不仅把心发到一辈子荣辱上面,还发到一个家族振兴,一个国强盛上面去,以家族为家,不算量大,以国为家,量就够大,以天下万物为家,量更大。
所谓量大福大,量大祸少,我们用一些行气活血,宽胸解郁的药,去治疗结节,不过也是在拓宽病人心胸气血流量而已,还有老师用针刺内关,治疗一些疑难怪病,包块肿瘤,手脚冰凉,不外乎也是在拓阔病人的心量,心胸内关谋也。
可这些针术药物拓宽胸量只是一时的,病人能否发长远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才是能否长远健康的保证。
读到老师的解答,满心欢喜,无限感激。
你好老师,我从小到现在(现三十了)一到冬天,气温低我的皮肤就很痒特别是腿部,手臂。气温不干燥就不会。以前吃了维生素B族,也没什么效果,请问中医可以调理吗?
答,天气热皮肤病加重的,大都是浊阴不降,心烦气躁,天气冷皮肤病加重的,大都是阳气不能宣发,所以很多老年人冬天皮肤病加重,常用温阳的思路,令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皮肤受到精气的敷布滋润,就好些了。
所以常会考虑用到桂枝汤加山药,丹参,菖蒲,这都是很好的调理方。
气温干燥皮肤病加重的,可以适当服用些养阴之品,秋冬养阴,然后通过运动使阴液一气周流,秋冬天大地为什么会干裂,一是干燥缺水,第二是阳气不够,不能将水蒸腾上来,所以秋冬天河流干少,打柴最好。
为什么南方的树木不像北方那样的树木那么容易干枯呢?特别是我们龙山书院这里,背山面湖,一年四季树木常绿,因为这里气候一年温暖如春。
人也是这样,身体温暖一个要靠气候,另外一个要靠心态,人的疾病因为气候变化,而身体受不了,疾病加重的,说明他心地功夫还需要再提,特别是人越老受气候影响就越大,这也提示心地功夫缺得越厉害。
开心的人阳气很快就开到四肢九窍去,郁闷的人阳气闷在里面,就是所谓的闷葫芦,升不起来,肌肤就会失去温煦濡养。
《黄帝内经》讲,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阴。心态好的人阳气足,筋骨柔软,肌肤润泽,心态不好的人,自身难保,《小儿语》讲,气恼他人富贵,畅快人有灾殃,祸福不由自己,可惜坏了心肠。
古人为什么把心跟肠连在一起讲?而且心肠跟皮肤关系很大,首先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第二肠跟肺心相表里,肺主皮毛,心主上焦,心布气于表,所以肠道有渣滓,皮肤就不好。
那怎么将皮肤泽润好呢?古人讲,富润屋,德润身。大凡身体干燥,失去滋养的,除了用滋润药物外,必须要配以修德,古人讲治啥别治皮,皮肤病难治吗?不难,难在没修德。
有个小女孩她没进山前,每年十个手指皮肤都要干裂,她今年也带着担忧进山来,我们说这东西是皮毛小事,不值得担忧。习劳苦跟读书才是人生大事,习劳苦养身体,读书积德。
结果不到一个月,没有服用任何药物,天气变冷,皮肤手上的,居然以前裂的几个手指没裂了,她高兴地说,这是多年没见的现象了,唯独脚上还有些地方没有彻底调过来。
我们说,冰冻三尺,非一日治寒,这懒惰的恶习,加上德上修得不够,才会现这种破裂之象,尽管跟着大家读书出坡,没有转不过来的病。
在山里治病是最次要的事,修身进德,兼济天下,才是人生第一等大事。
可见不是皮肤病,没办法治,是修德的功夫不够啊!
请问胆结石的人饮食有什么宜,忌
答,《黄帝内经》讲,肝者将军之官,胆者中正之官,肝胆相照,肝胆是要勇字当头,勇最能养肝,没有勇气肝就不好,就像一个国家将无勇,这国家就危险了,肝他行的是疏泄之令,胆会结石是因为疏泄不利,就像沟渠会堵住,你不去疏泄,它永远堵住。
可怎么疏泄肝胆内的管道呢?我们发现凡是在路上行走,能剪除障道荆棘,消去当途瓦石,清理路障的人,他不会得胆结石。
中医叫,内外相通应,《大藏经》上讲,一合相。
一个人在外面能够勤快,清扫屋子,扫大街,他身体里面脏腑就会很积极地把浊阴扫除体外,有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镇上有一个清扫大街垃圾的人,他在没开始清扫大街时,身体有一百七十多斤,脂肪肝,胆结石,血脂高,头晕,腰痛,浑身都是病。
后来开始每天清扫大街,找到这份工作,越做越活,一年下来,每个人都刮目相看,问他脂肪肝到哪里治好的?胆结石怎么没了?
原来他一百七十多斤变为一百四十多斤,所以是谁救了他呢?是他自己。
不拿起那把扫把,清除大街,他身体内的垃圾永远清除不去,可见利他美化社会,就是利己美化身体,这在《大藏经》上叫做自他不二。
你看一个人的行为,他只要利益到大众,没有不利益到自己的,大众得三分利益,他自己得到七分,一个人利益不到大众,他没有可能会利益到自己的。
所以表面上我们常建议人去扫山路,利他,做义工,实际上这些行为都是在清理自身的垃圾,就拿我们在山里清老屋一样,刚开始清老屋,到处都是蜘蛛丝,多年积累的粉尘,人人都厌倦,你能够把最不干净的地方,做成最干净,那你身体就会最干净。
刚开始大家进去清扫,都躲躲闪闪,积极不起来,人积极不起来利他,不是别人吃亏,自己吃大亏,因为你身体根本没法消化食物,将败浊积极清出体外,师父常讲,一勤一切勤,一懒一切懒,在师父眼中,所有结石包块,都是懒病,懒于去利他,所以才身体也懒于去清理,要知道身体是听命于你的观念的,你的观念是精进,勤奋利他的,你的身体也是团结统一,精进清理的。
大家一听到这说法,很积极地清理老屋,结果老屋清理好了,气色格外透亮,可以用焕然一新来形容,虽然衣服脏了,但是颜面却像清水芙蓉,这就是当下利他,得到当下的利益。
还有一个故事是佛陀时代有个大王叫波斯王,自古以来为何王者命促,因为福太大了,只知享福,不知惜福,所以波斯王身体肥墩,走路肉都在晃,像日本的相扑那样,走起路来气喘吁吁,身体转动不灵活,像老人那样,每天山珍海味,应有尽有,结果脂肪也高,胆道也堵,腰也酸,心也烦,怎么办?
他就问佛陀,佛陀是大医王,他在未出家前世间法都精通,医方明,工巧明,因明,内明,音声明,无所不通,他一看波斯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福享太多了,享福不惜福,祸很快就到来。
于是佛陀跟波斯王讲,我给你说一首偈子,你要常读诵观想,就会慢慢变好。
大家看佛陀开什么方,开言语方,以文字语言为药石,这是上医啊!
波斯王问,是什么偈子?佛陀说,
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
是则诸受薄,安消得保康。
这是什么意思?是指人应当常在念头上用功,每每吃饭时,都要知道饮食有节,饭量要控制好,只有平常的饭量,才有平安的身体,因此你身体知道惜福,吃很少很稀薄,甘得住清苦,这样脾胃负担也不重,能够很快速地消化吸收,因此就得到了身心健康。
就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明白,但是明理的人未必有福气,有福气的人他是闻一个道理,就能够践行到底的。
波斯王就有福气,他叫臣子每天在他吃饭的时候就大声念这一句话,把这句话变为活的座右铭,这样每次吃饭他都减少饮食,所谓减衣增福,减食增寿,没多久,波斯王身体越来越好,减掉几十斤赘肉,他心生欢喜,非常感恩佛陀的教诲,身体胸肋不堵了,肚腹也不胀了,这都源于能够知道饮食有节这个道理。
所以胆结石直接修饮食,看山林生活体验班的饮食之道,多看几遍,就知道这舌头是怎么长出来的,用什么办法,能够把它又消退回去。
赞赏
长按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正规北京哪个医院有白癜风专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pinshopping.com/djsjs/20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