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颗牙齿引发东亚现代人争议
“我们,从哪里来?”这1追问从未停止。中国科学家在湖南省道县境内福岩洞发掘出47枚人类牙齿化石及大量动物化石。对这些化石的研究表明,人类牙齿属于8万12万年前的现代人,由此,再次掀起“现代人是不是皆来自非洲”的讨论。
10月15日,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该次发掘的研究成果“中国南方地区最早的现代人”。该论文撰写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其实不愿意卷入到人类起源争辩中,他告知《财经》:“论文本身没有肯定或否定现代人类源于非洲说”,此次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目前为止东亚最早的现代人。
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起源与演变一直是古人类学研究与争议的热门:一种观点是非洲起源论,现代人在非洲演变出后,迁徙到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另一种观点是多地起源论,现代的人类不止一个起源,而是有多个起源,在世界各地由本地直立人分别演变出来,比如,中国的现代人是由4、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进化来的。
刘武的老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通过比较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的骨骼特点,认为70的中国人在头骨上有3个特点和北京猿人一致,他坚持“北京猿人可能是中国人的先人”。
在道县发掘的47颗人类牙齿,尺寸较小,明显小于欧洲、非洲和亚洲更新世中、晚期人类,齿冠和齿根出现典型现代智人特点,前臼齿和臼齿轮廓形状和齿尖大小比例也与现代人接近。这些形态和尺寸比较分析让研究人员明确地将道县人归入现代智人。
这次新发现更有利于“多地起源论”的坚持者,由于道县人让“非洲起源论”看上去不完善了。刘武强调“东亚地区最早出现现代人最少在8万年前,这很重要”。根据已有的化石证据,最早的现代人类在西亚和欧洲出现的时间在4.5万5万年前,而道县现代人提早了3.5万
依照传统观点,20万年前非洲出现智人,直到6万年前,他们经中东散布到世界各地。德国蒂宾根大学的卡特里娜哈尔瓦蒂和同事挑战了传统的“6万年前走出非洲”的说法,他们制作的迁移模型显示,人类曾在约13万年前大规模离开非洲,沿着阿拉伯半岛和印度的海岸进入澳大利亚,尔后才出现沿着传统说法中的线路进行迁徙。
《自然》对刘武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配发了评论文章,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授罗宾登内尔在文章中推测:现代人从阿拉伯半岛、地中海东部进入到中国南方。刘武也不认可这1推测。由于没有直接证据支持迁移线路,这些现代人也可以是本土古人类演变而来,刘武和他的同事们比较明确的观点是,南方温暖的环境更宜居,中国的现代人是以华南为中心,逐步散布迁移至中国北方。
当地的古人
“只有47颗牙齿化石,能传递的信息很有限。”刘武说,这些化石仅代表初期东亚人的情况,道县研究还将继续,关于47颗牙齿产生的影响,还有待深入论证。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蔡演军负责此次发掘地层及年代研究,这次发掘年代判定采取了铀系测年和化石样本的AMS碳-14测试,AMS碳-14测试结果和动物群组成出现晚更新世初期的特点,进一步了支持铀系测年的结果。
不过,这项发掘研究还缺少NDA技术的支持。当年“北京猿人可能是中国人的先人”学说,遇到的最强有力挑战者就是DNA研究。
1987年,美国科学家因线粒体DNA研究提出人类起源于非洲并向其它地方迁移的学说。14年前,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人类群体遗传学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通过来自中国各地区、近一万个男性的Y染色体检测发现,所有的样本Y染色体上都有一个突变位点M168G。这个突变位点在不早于7.9万年前产生于非洲,是部份非洲人特有的遗传标记。Y染色体是父系遗传的一种性染色体,在人类遗传进程中不会出现重组,因此能稳定而丰富地记录人类遗传信息。不过,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复旦大学教授金力曾称,只研究了中国人群的Y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并不能完全排除中国人独立起源的可能性。
刘武称,下一步会做道县现代人的DNA研究,并且将道县生态环境、食性等都纳入了研究计划中。